
在科技圈最大的证券公司,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当一家公司成功到极致,它会跳出“企业”的范畴,变成一个通用词汇。
比如,谷歌与淘宝变成了动词,而苹果和大疆成为了形容词。
这是一个开创了消费无人机市场的创新典型,也是在261亿美元市场规模中,独占70%市场份额的巨无霸。一路鲜花掌声簇拥下:大疆的产品被美国《时代》杂志评选年度十大科技产品;公司也被美国权威商业杂志《快公司》评为全球十大最具创新力企业之一,位列全球第三。
市场的成功,让大疆成了明星,也让它成为了无数人试图学习与参考的对象。
有人试图拆解它的企业文化。它给新员工的寄语“DJI是一方净土,只有纯粹的创业和为梦想而生的艺术家”被无数企业奉为打造创新团队的圭臬。
但更多的人则试图直接复制大疆的成功:一头扎入无人机市场试图分得千亿市场中的一杯薄羹。于是,市场中,既有第二梯队的玩家,想要在消费级市场撼动大疆,也有基于垂直场景的玩家,从细分业务出发,尝试分一杯羹;同样不乏消费电子巨头,带着渠道与口碑试图一探深浅。
近日,大疆布局全景无人机的消息一经走漏,又撕开沉寂多年的记忆,这条“挑战者之路”上,多少以身入局的玩家,最后留下短暂的喧哗,退场而去。
只有大疆,依然保持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70%的份额。而在运动相机市场,它的logo水印成了新的“电子奢牌”冲上热搜,大疆似乎只有同行,没有对手。

灯塔
大疆没有对手最大的证券公司,但它的存在,就像在一片蓝海中立起了灯塔,让所有想分一杯羹的人,都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射箭。
豪瑞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